岐黄谈养生——睡眠之道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睡觉这件事,历来受中国养生家们重视。宋代诗人陆游《午梦》中写道:“不觅仙方觅睡方”,中国人自古就很注重睡眠养生之道,了解古人睡眠养生经验,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中医最早对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则源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灵柩·营卫生会》中,记录了黄帝与岐伯关于睡眠的对话。
营卫生会(原文节选)
黄帝问于歧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歧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译文品鉴
黄帝向岐伯问道:人从哪里接受精气?阴气和阳气在哪里交会?什么气叫做营?什么气叫做卫?营气在哪里产生?卫气在哪里与营气会合?老年和壮年气的盛衰不同,昼夜气行的位置也不一样,我希望听听它会合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人身的精气,主要依靠五谷,当五谷入胃后,经过消化,它的精微部分就传给了肺脏,五脏六腑都因此而受到了营养,其中清的称为营气,浊的称为卫气,气流行在脉中,气流行于脉外,周流身,永不休止,营气各循行五十周之后又会合。阴阳相互贯通,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分二十五周,行阳分亦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所以卫气行于阳则清醒,于阴则睡眠。因此,卫气行于中午而阳气盛,称为“重阳”;卫气行于半夜而阴气盛,称为“重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营气、卫气行阴行阳各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夜半是阴最盛的时候,夜半以后阴气渐衰,至黎明时分阴气已尽而阳气继起,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太阳偏西,阳气渐衰,太阳落下,阳气已尽而阴气继起,到夜半时分,营卫之气会合,人都要入睡,叫做合阴。黎明时阴气尽而阳气又起,象这样循行不止,与天地阴阳的运转道理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把睡眠归之于营卫安和(营即营气,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因其富于营养,故称为营气。营气行于脉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血关系密切,两者可分不可离,故多“营血”并称。卫即卫气,指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气,行于脉外,具有温煦皮肤、腠理、肌肉,司汗孔开阖与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为卫气。营气与卫气从性质、功能和分布进行比较:营属阴,卫属阳。),认为营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是睡眠的基础,也是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种生理性调节行为。失眠症的临床表现与阴阳二气昼夜运行异常、阴阳失交关系密切。夜间阳盛阴衰,阳不入于阴而致睡眠障碍;次日白昼阴盛阳衰,导致神疲乏力等日间残留效应。
故针对夜间阳盛阴衰和日间阴盛阳衰分别于夜间和白昼施予不同治法以调和阴阳,是治疗失眠症的关键。
泻阳补阴法
根据失眠症的临床表现,若患者表现为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在临证治疗时,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具有明显疗效优势。根据《灵枢•口问》所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要于夜间得寐只需使患者在夜间“阳气尽,阴气盛”。针对失眠夜间阳盛阴衰,根据“上为阳,下为阴”的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晚上针刺百会、神庭、头维等镇静安神腧穴治疗失眠症,借助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潜藏之势,引导卫气入于阴分,在提高失眠患者睡眠率、减少催眠药物使用方面具有明显治疗优势。
升阳法
根据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失眠症患者若表现为白昼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日间残留效应,采用升阳法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凌晨阳气始升,上午阳气渐旺。就阳气在一日中的盛衰变化规律而言,早上6:00-8:00是人体阳气逐渐充盛,阴气渐衰的时间,此时施治可顺应机体充盛的阳气,使阳气振奋。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灸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常见的升阳方法。“灸”从字面上来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长时间用火烤的意思。具体操作即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灸既能提神回阳,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在道家养生里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黄帝内经》描述人的睡眠生理是适应自然界太阳运动变化节律的一种重要生理过,同时睡眠生理功能的完成依赖于人体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因此睡眠是人体内外协调,“营卫调和”的健康状态的一种反应。我们应重视生活作息,以保障睡眠生理功能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