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农一起聊“荼”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神农本草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面的“荼”指的便是茶。
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我们经常说自己为炎黄子孙,其中的炎帝就是神农氏,他生活在大约距今5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没有掌握“取火”的方法,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生病闹肚子。部落首领神农为了给大家治病,总是走很远很远的路到深山野岭中去采集草药,并亲口尝试,以体会、鉴别各种草药的药性。
据说神农生来就有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尝百草的时候,能看见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以此来判断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
有一天,神农吃到了一些有毒的野草,顿时觉得口干舌麻,腹痛难忍,情急之下他随手扯下一种开着白花的绿树叶吃下,只觉得这树叶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食后更觉精神振奋,通体舒畅。更神奇的是,肚子里的毒素被这种树叶清除得干干净净,就像是巡视员清查过一样,于是他就将这种树叶称作“茶”。
从此,每当外出尝百草时,神农便将茶叶随身携带以便解毒。他还把茶推荐给部落的人们,使更多的人免受瘟疫灾害之苦。
追溯上古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茶自诞生起,最初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勤俭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酸、甘露抗衡也。”茶本是一味中药,因茶树品种和茶叶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尽相同。
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由来已久。“银杏国医堂”是由银杏文化书院打造的一个全新文化主题板块,致力于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推动中医药融入生活,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助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全方位走进大众生活。接下来银杏国医堂将增设“中医与茶”栏目,推出中医“茶疗”之道,持续挖掘饮茶与中医和中医养生之间的关系。